收購鏡頭
Mathur Science和Technology發現,這款手機已經揭示了251張手機。獲得“檢查版本”和官方版本的手段不是同時不是同時的官方版本,因為貝爾立即更換了電話模型。形狀更奇怪。
科技記者 Vishal Mathur 發現 Freedom 251 手機上有白色塗料,刮開後意外發現是中國山寨品牌(圖/Vishal Mathur)
還記得印度 Ringring Bells 推出的一款 Freedom 251 手機,以僅有 4 美元不到的售價,被譽為是全球最便宜的智慧型手機這件事嗎?現在這款手機被人爆料,根本就是拿中國山寨手機偽裝的。科技記者 Vishal Mathur 在獲得這款手機後,意外發現螢幕上的白色塗料刮開,竟然出現中國山寨品牌 ADCOM 的字樣!
根據《Arstechnica》的報導,Freedom 251 這款智慧型手機由於只有 3.6 美元的售價,在開賣時因為搶購造成當機,可見其所引起的話題之大。然而這款手機似乎沒有 Ringring Bells 官方聲稱的「Make in India」元素,科技記者 Vishal Mathur 在獲得這款手機後,發現螢幕上有類似立可白的白色塗層,在將他刮開後,赫然發現上頭有著「ADCOM」的字樣,也就是中國山寨手機品牌。
在這項消息曝光後,這款手機被發現根本就是中國山寨手機「Adcom Ikon 4」,這款手機採用 1.3GHz 雙核心處理器、1GB RAM、8GB 儲存空間,相機是 500 萬畫素主鏡頭與 130 萬畫素自拍鏡頭,運行 Android 5.1 系統。
Adcom Ikon 4 手機影像(圖/Amazon)
規格上與 Freedom 251 類似,但 Ringring Bells 在收到這個訊息時立刻回應,強調媒體手上獲得的是「預覽版」,正式的版本還沒有推出。同時 Ringring Bells 也立即更換了網站上的 Freedom 251 手機的圖樣,變得更像是 Android 手機,只不過造型也變得更加奇怪。
消息曝光後的 Freedom 251 網站圖樣(圖/Arstechnica)
消息曝光前,Freedom 251 網站的圖樣,更接近 Ikon 4 手機(圖/Arstechnica)
不論 Ringring Bells 是否打算透過這款山寨機重新設計成新產品,這種「重新品牌化」的手段都過於粗糙。而這項消息也引起民眾的兩項質疑,首先 Freedom 251 根本不是印度打造;其次,Ringring Bells 可能根本沒有參與到手機製作的任何一個環節,在透過向 Adcom 進行查證後,該公司回應他們根本不清楚為什麼手機品牌會出現在 Freedom 251 的手機上。而最大的問題在於,Adcom Ikon 4 手機的售價約為 54 美元,明顯高過 Freedom 251 的 3.6 美元,這之間的價差根本無法解釋。
Reality of the Rs251 phone. Made by someone else. Hide name. Sell as ur own. #Freedom251 So much for a “revolution”. pic.twitter.com/xpGaIPlLe7
我們想知道您,儘管過去的事件很棒,但相機無法死亡!日本CP,日本相機的使用,在高聳的一年結束時,會有一個預言。今年已經打破了。這是1963年的同一標題,一個類似的名字,也是他的名字。Makina onse ali ndi malamulo atsopano monga opondera, ndipo x-t2 ndi mtundu woyamba wa Fuji wa 4k video.A Olimpus, omwenso ali ndi mawonekedwe akuluakulu a retro, omwenso adakhazikitsanso cholembera cha micro-diso-ener-diso-ener-diso-ener -ddis-ene-ey-eye-eye-eye-eye-eye-eye-eye-eye-eye-eye-eye-eye-eye-eye-eye-eye-eye-eye-do-eye-eye-eye -eye-eye-eye-eye-eye-eye-eye-eye-eye-eye-eye-eye-eye-eye-eye-eye-eye-eye-eye-eye-eye-eye-eye -Eye-eye (X-T2前2年,X-Pro的照片/關注X-Pro 3年,fui是很多圖紙。專家範圍,EOS M5和電影中最艱苦的作品。此外,也一次打印視頻。明年有一個詳細的說明。抓到..(圖片。有2個雙音符-cen * vr和
我們想讓你知道…相機不能亡!
記者莊友直/特稿
2016 年再過一天就要結束了,回首至今雖然大事不斷,但對一直被看衰的相機影像市場來說,今年反而是近年來的「強機」年,從年初的 CES 電子消費展、日本 CP+ 相機展,再到年末的德國 Photokina 相機展,幾乎每季都有重點機種登場。
趁此機會我們也來談談今年度的特選強機,以及未來影像市場的發展趨勢,供大家做個參考。
*微單眼大噴發
有在關注相機市場的朋友應該可發現,近幾年來微單眼鋒芒逐漸蓋過單眼,且選擇與主打的特性也相當多元,這樣的狀況在今年更是大爆發,像年初 Olympus 就以 1963 的底片相機 PEN-F 推出同名機種,且復古機的箇中好手富士,也在年初推 RF 旁軸相機外觀的 X-Pro 2,年中還有復古 DSLR 外觀的 X-T2 ,兩機皆有多向搖桿等便於操作的新規格外,X-T2 也是富士首台具 4K 錄影的機種。
▼同樣大打復古風的 Olympus,在今年初也以 1963 年發表的同名相機為雛形,推出高階微單眼 PEN-F 搶死忠粉絲的荷包。(圖/翻攝自官網)
▼富士在今年除了 X-Pro 2 外,也發表具 4K 錄影、以及多向翻轉螢幕的旗艦微單 X-T2。(圖/翻攝自官網)
在 9 月的 Photokina 期間,更是迎來一波新機潮,除有對焦、防手震全面提升的 M4/3 機皇 Olympus OM-D EM-1 II,以及配置五軸防手震、觸控螢幕的 APS-C 高規機種 Sony A6500。而 Canon 此時也終於發表主打專業型號、在錄影穩定度作有下功夫的機身 EOS M5,另外,主打錄影規格的 Panasonic,也同步發表錄影王者 GH5,同樣主打 4K@60fps 的錄影規格,但明年才會有詳細上市資訊。
▼Sony 今年雖有主打最快對焦系統的 A6300 微單眼,但不久後也被多了五軸防手震,以及觸控螢幕的 A6500 搶去不少目光。(圖/翻攝自官網)
▼Canon在今年也迎來自家首款專業機型的 EOS M5,但沒有 4K 錄影是一大缺憾。(圖/翻攝自官網)
值得一提的是,主打怪外型、高科技的副廠 Sigma,在年初 CP+ 展中也推出 SD Quattro,同樣主打超高畫質的 Foveon X3 感光元件,並有舒適度高的雙螢幕顯示資訊,但與單眼類似的體積頗不討喜外,對焦與高感光度表現也有進步空間。
*VR 與運動攝影機異軍突起
今年異軍突起的科技議題,無非就屬直播以及 360 度 VR 相機兩款產品,而今年度很不一樣的是,VR 相機新品的數量,相較傳統的運動攝影機也多出不少,除了一些新創廠商外,像三星、LG、柯達等廠商都有推出相關機種,且畫質上也漸漸以 2K、4K 為主流,相較草創期僅有「玩具」程度的 RICOH THETA 來說,畫質也漸漸趕上實用水平。
▼VR 相機今年可說異軍突起,不僅傳統大廠柯達,就連三星、LG 等廠商也來參一腳。(圖/記者莊友直攝)
值得一提的是,也有部分廠商將 VR 相機與運動攝影機大玩混搭,像老廠 Nikon 就推具 360 與三防能力的 Keymission 360;另外,主打自拍功能的 Casio,也祭出玩法趣味的 FR200 分離相機,藉由螢幕、鏡頭分開的方式拍攝,還能搭配 2 顆鏡頭拍攝 360 度全景,雖然拼接上稍微麻煩一些,但這樣的概念仍是相當具未來性的。
▼Nikon 在今年首度嘗試了 360 機型,且運用了運動攝影機的開發概念下,就誕生了一款可錄 4K 的高階 VR 相機 Keymission 360。(圖/記者莊友直攝)
▼Casio 則是以自家的分離相機 FR 系列為主軸,且還能以雙鏡頭拍攝的方式,拼接成 360 度全景影像。(圖/翻攝自官網)
至於傳統的運動攝影機部分,大廠 GoPro 今年以 HERO 5 Black 延伸的生態系,也是今年 GoPro 所主打的重點,雖然遇到空拍機 Karma 全面召回、以及裁員的相關風波,但具備 4K@30fps 的影片錄製,以及觸控螢幕的導入,也算是相當有料的升級。
*旗艦單眼撐大局
至於傳統勁旅單眼相機部分,今年適逢倫敦奧運,因此再 Canon 與 Nikon 兩間傳統大廠間,按照慣例也會推出全片幅的頂級機種,而 Nikon 也算是破首例,在 CES 展,而不是 2 月份日本相機主場的 CP+ 展中,一口氣推出全片幅機皇 D5,以及許久沒更動的 APS-C 單眼機皇 D500,可說是贏得不少眼球。
Canon 部分也不輸人,除了打出首款具 4K@60fps 錄影畫質的全片幅機皇 1D X Mark II 外,同屬高規的全幅單眼 5D Mark IV,也納入了 4K 錄影、觸控螢幕等方便錄影的功能,可發現 Canon 與 Nikon 在今年旗艦產品的演繹上,明顯可看出基於機皇的規格下,特化出拍照(Nikon )和錄影(Canon)等不同屬性。
而懷抱著眾多粉絲夢想的 收購鏡頭Pentax 與 Sony,在今年也分別推出 K-1 與 A99 II 全片幅單眼相機,其中 K-1 更是 收購鏡頭Pentax 數位化以來首台全片幅機型,讓粉絲等的實在太久了,並配置相當獨特的多方向翻轉螢幕,以及可照亮相機按鈕的 LED 燈光外,也終於能有效的解放多數底片時代的 收購鏡頭Pentax 老鏡頭了!
至於 Sony 近年來齊推 A7 系列全片幅微單眼,採用 A 接環的新機身可說是讓人等了又等,甚至也有官方將放棄的說法,但在 Photokina 展中,Sony 也終於推出新一代的全片幅單眼機皇 A99 II,且搭載了來自 A7 系列的五軸防手震、高畫素與 4K 錄影等功能,也算是對 A 鏡頭接環的粉絲有個交代。
*中片幅驚喜滿點
先前我們曾提到,今年可說是微單眼大噴發的一年,就連一般消費者較少使用,大多以職業商業攝影師為主力的中片幅機背,此次也迎來兩台重量級機種,雖然要價皆不便宜,但也為少有新機的中片幅市場,投下震撼彈。
首先德國老廠哈蘇在經歷 Sony 貼牌機的慘痛教訓後,今年中正式推出號稱全球最輕巧的中片幅微單眼 X1D,在體積上幾乎和一般微單眼差不多,且配置 5,000 萬畫素的中片幅感光元件、16 Bit 14 段動態範圍的 RAW 無損檔案,可說是今年最受矚目的機種之一,但高達 31 萬的售價,一般人也實在難以親近。
另外,謠傳將推全片幅已久的富士,在今年 Phohokina 展中,居然直接跳過全片幅,直接推出中片幅微單 GFX 50S,雖然體積不如 X1D 來的輕巧,與一般單眼相機差不多,但也延續一貫復古外型,並配置 5,140 萬畫素的中片幅感光元件外,首波也將有 6 顆鏡頭可選,雖然未公佈上市日期,但預料應會於明年 CES 2017 年時正式發表,估計售價為 1 萬美金,大約也是 30 萬台幣左右。
*消費機高階化求生存
受到智慧型手機影響,一年比一年慘的消費機市場,在今年成績也不算太優,但各廠商為了減低損失,近年來還是逐漸以高階的機種為主,其中除了富士 X70 是以 APS-C 大片幅感光元件,眾家機型幾乎都是以 1 吋規格為主流,一般 1/2.3”、1/1.7” 的機型反而愈來愈少。
而從今年的新款消費機產品來看,不難發現目前類單眼設計主軸皆是以輕巧、高速與實用為主,其中也以Sony RX100 V 與 Canon G7X Mark II 兩機最受矚目,以 Sony RX100 V 為例,在納入 315 點對焦點、每秒 24 張連拍速度等功能下,不難看出廠商想把消費機旗艦化,與智慧型手機做區隔,但相對高昂的價格,能否讓消費者買單,也是一項隱憂。
▼Sony RX100 V 雖然價格又上揚不少,但配置新型對焦系統的狀況下,說是目前 1 吋產品中的機皇也不為過。(圖/記者莊友直攝)
*今年要過了,未來呢?
雖然智慧型手機在相機的功能上愈來愈強,也更為擠壓到相機市場的表現,但以基本盤來說,在拍攝上的彈性、以及畫質的呈現上,手機還是有相機無法取代的地方,當然,這也僅是對於注重畫質、想要「慢拍」的使用者才會考量的點。
今年剛好也適逢倫敦奧運、以及 2 年一度的 Photokina 大展,新機的數量與規格當然也會比起以往多,但從的趨勢來看,體積較為龐大的單眼、以及嚴重被手機擠壓的消費機,在初、中階的產品上,數量一定會比起往更少,以減輕與手機市場重疊的情況。
▼單眼與消費機受到大環境影響,廠商勢必得推出規格更高的機型,藉此避開其他競品而來的壓力,圖為遲遲不肯上市的 Nikon DL 系列類單眼。(圖/翻攝自官網)
而在今年成為舞台主角的微單眼部分,從初階、中高階,甚至中片幅產品都有其蹤跡,可說長期以來的經營,終於開花成果,畢竟對消費者來說,拍照這件事已經從以往僅有少數人觸摸,到全民都能變攝影師的時代,當然機身更為輕巧、兼顧畫質的微單眼,也會成為消費者的首選。
▼微單眼在今年可說表現亮眼,但起步較晚的 Canon 是否能無縫接軌,還是要看端出來的菜夠不夠吸引人。(圖/記者莊友直攝)
值得一提的是,在影片的錄製功能上,也因應顯示裝置、電腦效能的提升,讓各家相機在錄影上,皆有 4K 起跳的錄影性能,部分高階機種更是搭載營業機種才有的 4K@60fps 等諸多功能,或許在明年 4 月的美國 NAB 大展中,也能看到搭載 6k 畫質的消費級機種。
▼一向主打錄影規格的微單眼 Panasonic GH 系列,預計在明年正式上市的新機 GH5,能否達到 6K 錄影規格,也相當令人期待。(圖/翻攝自官網)
最後,成為今年新寵的 360 度全景影片,不僅有愈來愈多的機型支援,甚至在 Youtube、Facebook 與 Twitter 上,也同步支援 360 度的直播功能,但對一般消費者來說,360、甚至 VR 虛擬實境的相關應用,在目前仍屬草創階段,在明年是否有更親民、以及規格更高的產品問世,也是重點之一。
近期留言